《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领域/规模/趋势解析
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报告指出,多重因素将推动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未来国产替代仍为行业主旋律。政策方面,全国以及各地推出多项政策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技术升级上,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近年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近几年,中国前十大医疗器械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均维持20%以上的增长。
报告称,随着近年疫情的发展,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逐步被全球市场接受与认可。2021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医疗器械总出口额为847.3亿美元,同比下降36.44%,与疫情之前相比仍有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2020年海外国家产能不足导致采购需求达到顶峰,拉高了出口数据。“我们期待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加速放量。”罗兰贝格相关负责人说。
采购高峰将至 机遇时不我待
财信证券进一步指出,院内需求方面,我们看好与可择期进行的诊疗活动相关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也看好受益于下游药物研发高景气、国产替代的体外诊断产业链上游厂家。
国家政策持续加码
医疗新基建风口已至
行业发展趋势上看,多重因素将推动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未来国产替代仍为行业主旋律。政策方面,全国以及各地推出多项政策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
2022 年 9 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预计或将有 2000 亿流入医疗设备更新。近日甘肃发布了 2023年贴息项目储备申报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2022 年贴息项目落地,且提到国家可能会出台2023年财政贴息贷款支持政策,省内做好相关申报项目储备。
上周,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坚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或将带动新一轮医疗器械采购潮。
东方证券认为,整体来看,受益于政策推动 2023 年或将迎来医疗设备采购高潮期,相关市场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一方面,医院端设备采购需求集中在彩超、CT、MRI、内窥镜、监护仪、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医疗设备,相关优质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放量增长。另一方面,受益于财政贴息政策不断落地,高校端科研仪器设备等也有望迎来采购高峰期,相关科研服务标的迎来发展机遇。
爱建证券指出,近日,全国多省市2023医改重点公布,将积极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随着大批二级、一级的县级医院补齐相关医疗设备,推动基层诊疗水平提升,有望带来医疗器械采购高潮。
中信建投表示,医疗器械复苏已至,业绩可期。春节后全国医院门诊量及手术量快速恢复,近期建议关注复苏预期的兑现度。其中部分公司二季度有去年同期公共卫生防控的低基数、新品放量等因素,有望延续一季度的高增长趋势或环比加速增长。消费医疗器械及择期手术器械有望逐步复苏,长期看创新和渗透率提升是主基调。
浙商证券则表示,在医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中对创新的持续鼓励(创新药、创新器械),2022-2024年,医药创新升级配套产业链领域迎来更加确定性的景气阶段。
来源: 医影说、器械之家 责编: 医信通